发布时间:2020-07-08编辑:阅读量:118
千百年前,古人以"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"来形容农村景象;现今,由于大量生活污水无序排放,加上化肥、农药的过量使用,很多村庄"花香与腐臭交杂、垃圾与污水四溢".
日前,连续多日的晴好天气之后迎来了一场阴雨,记者跟随环保部门亲临第三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现场。第三期整治工作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为主。
"农村与城市情况差距很大,人口分布广而且分散,很难把所有农村生活污水都集中到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。"区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
第三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指挥部内的工程展板上,记者看到第三期工程将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4套,建设污水收集管网51公里,将覆盖行政村18个(自然村193个),受益人口将达34018人。
与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不同,环保部门在经过多方调研认证后认为,既要控制成本,又要针对农村的特殊性设计方案,最终选择了三种智能分散处理模式:一是回转式格栅机——集成式生活污水智能处理箱——潜流式人工湿地;二是回转式格栅机——调节池——生物接触氧化池——清水池——人工湿地;三是回转式格栅机——调节池——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——潜流式人工湿地。
随车前往遥观镇塘桥片泵站及管网工程现场,在建的泵站规模5000吨/日,配套污水主支管网6公里,总投资730万元。管网覆盖塘桥片区洪庄村、塘桥村、东方村、桥南村4个行政村共20个自然村,建成后近期受益1821户、3858人,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超过60%,处理后的排放水质将达一级a标准。
雨后的施工现场泥泞不堪,一个方形的建筑物正"泥足深陷",现场马达声"隆隆"作响,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往建筑物下冲水。据施工单位负责人肖建安介绍,该泵站根据地面结构,选择了"沉井法"."其特点是将位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建筑物,先在地面制作,形成一个井状结构,然后在井内不断冲水,形成泥浆后再用抽水设备抽出,借井体自重而逐步下沉,形成一个地下建筑物。"按照一般惯例,直接开凿路面,然后下挖一条深10多米的沟,工程量大不说,还直接破坏道路,影响临近建筑物的根基和交通。为了保证大量挖出来的泥土能有堆放的地方,还不得不请运渣车将其运走,需要铺盖时再拉回来。"现在这样做的好处是效果好,又节约成本。"区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。
"土里夹杂的石块抽不上,我们工人在泥浆里一块一块捡。"为了保证11月底完工,"这几天每天都要下沉四五十公分,只在晚上休息一会儿。"这样的作息,肖建安已经习以为常。
武南路管网工程现场,记者看到,道路和植被基本没被破坏。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:"这里采用的顶管施工,能在地表干扰极小的情况下,无须挖槽即可铺设各类地下管线,不破坏环境,不干扰交通,不破坏道路结构。"几个现场走完,记者和随行环保部门人员的鞋底已沾满厚厚的一层泥土,有人笑称:"我们在走最泥泞的路。"这条泥泞的路,却是走向村庄秀美、环境优美、生活甜美、社会和美的新农村之路。
官网免责声明: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、字体或文字内容的版权,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权利人的知识产权,请来信或来电告之,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,谢谢。